对煤炭电商的采访,要比钢铁电商时间短,收获却更多,让我开始反思,大宗商品电商平台的未来到底在哪里?
采访中,我并没有将重点放在煤炭企业和地方政府打造的二方平台上,而是将关注的焦点集中在贸易商打造的三方平台,剖析他们的生存现状、面临的挑战、发展的前景,剖析煤炭电商面临的危与机。
客观看,煤炭电商面临的发展压力,要高于钢铁电商,钢铁电商中一些互联网基因的电商平台,能够找到增长的空间,有做强做大的可能性,而煤炭电商中除了有贸易商背景的电商平台,鲜少有互联网基因的企业,这些企业几乎都在上一轮的大浪淘沙中,消亡离场。
某种程度上表明,煤炭电商对于外来者的参与条件和门槛,相对更高。
煤炭电商门槛的高,首先表现在生产企业的集中度要高于钢铁企业,使得煤炭电商平台对资源把控能力的要求,要高于钢铁电商,所以很多没有能够在前期的发展中,掌握住上游煤炭资源的企业,除了被动地等待和应对外,没有别的更好选择,在时间的流逝中,面临大浪淘沙后的退出。
其次煤炭电商对平台深耕供应链的能力要求更高,不管是在仓储、物流还是供应链金融上,进行垂直领域的布局,煤炭电商面临的成本和压力,要高于一些品类的大宗商品电商平台。
由于客观条件限制,引出的生存困境,成为行业中市场主体不得不面对的问题,也让采访之路颇为艰辛。
从6月开始,联系煤炭电商企业的采访,早期的联系沟通大多历经多次反复,一些企业乐于接受采访,还有一些企业躲避,我曾经连续两个月,给业内知名的某煤炭电商平台的董事长拨打电话,发送短信,但一直没有收到回复。
而忧虑早已成为业内共识,大多数煤炭电商的董事长在谈及行业面临的问题和发展前景时,总是会有一些担忧,他们不仅担心当前企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挑战,也对未来企业的突围之路有颇多疑虑。即便少数盈利的煤炭电商,也向记者坦言,担忧行业发展的前景,他们面临的压力和挑战不可小觑。
早期曾经有一些煤炭电商试图通过提供补贴的方式,吸引买家和卖家在平台上交易。
接受记者采访的煤炭电商坦言,煤炭电商的数量在经过前期的快速增长后,迅速进入到衰减期,一些前期进入者,不得不退出,后来者想要在重围中杀出一条血路,需要付出更多。
煤炭电商的焦虑是集体现象,并非个案,在采访中鲜有煤炭电商向记者表示,前路乐观,相反,他们对于当前和未来面临的挑战,大多都有充分的预期,也正因为此,他们比外界想象的焦虑许多。
2015年一批煤炭电商兴起,资本热捧,煤炭电商成为大宗商品电商平台中,颇受资本关注的香饽饽。一些上市公司转型煤炭电商,还有一些资本借机蜂拥而入,但在经历几年的沉淀后,资本变得理性,观望成为主流,越来越多的企业面临资金饥渴带来的压力,资本对煤炭电商的态度,或将影响到未来的市场格局,有资本注入的企业,有望获得先发优势。
煤炭电商数量的减少,并没有让留下的从业者们放松,反而引发幸存企业的焦虑,他们担心,煤炭电商数量的减少,新进入者的谨慎,会让资本对行业的热度难以升温,对行业的长期发展不利。
不管是否承认,煤炭电商已经进入到新的发展阶段,早期的盲目进入和盲目扩张,已经暂告一段落,补贴的不可持续性显现,煤炭电商需要从之前粗放式的发展,转为寻找与自身行业特性和企业个性相匹配的发展路径,盲目地跟从和模仿,将面临不适应后的诸多挑战。
作为大宗商品电商平台中的品类之一,煤炭行业具有不同于其他行业的特点,与同处在产能过剩中的钢铁行业相似度相对较高,但行业的集中度有所不同。在采访中,记者发现,煤炭电商受到上游和下游的双向制约,不止上游煤炭生产企业集中度高,下游煤炭用户电厂的集中度也很高,使得煤炭电商的空间不如其他大宗商品电商平台。
目前大多数电商平台的目标客户都以小蚂蚁客户为主体,大客户的数量相对较少,这一特性制约煤炭电商的发展,也影响行业发展的进程。采访中煤炭电商的顾虑在于市场空间,这也意味着,煤炭电商的市场拓展之路面临的阻力和压力相对较大。
虽然经营压力较大,但在采访中,记者也发现从业者们对于未来依然充满期待,近期煤炭价格的持续上涨,让一些企业盈利,虽然靠自营模式赚取利润并非长久发展之道,但至少给予还在挣扎中的煤炭电商喘息的机会,未来是否能够寻找到长期可持续的盈利模式,大部分煤炭电商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坦言,还在路上,还没有到找到突破点,因此他们会高度关注其他大宗商品电商平台的做法,从中吸取可借鉴的经验。
煤炭电商的现状只是当前大宗商品电商平台面临的诸多问题的反映,煤炭电商的突围之路,还有很长的路要走。在这个过程中政府主管部门和企业都应从行业的长期发展出发,摒弃短视行为。
不忘初心,方得始终。煤炭电商要在困境中前行,需要定力和耐力,更需要创新能力。在煤炭价格的涨跌中,应对风险,创新商业模式。
文章来源:中国经济时报